恩施發(fā)展鄉(xiāng)村旅游,鄉(xiāng)村振興的浪潮席卷而來
2021-12-24
來源:恩施日報
從宣恩縣長潭河侗族鄉(xiāng)出發(fā),經(jīng)過椿木營,再到恩施的太山廟,其間的路段平均海拔在1500米左右,完全處在恩施雪線以上,呈現(xiàn)出一派典型的高山風光。
視線里的地平線是大起大落的。恩施山區(qū)的特征——喀斯特地貌,在這里得到集中的體現(xiàn)。山連綿不斷,一座挨著一座,多得連當?shù)厝硕冀胁怀雒?。大多?shù)山形態(tài)渾圓,顯得厚實莊重,透出一絲禪意,穩(wěn)穩(wěn)地托起樹林、田園和農(nóng)舍,生活在這片土地上,讓人踏實。只是在斷崖處,山才顯示出險峻和巍峨。那些絕壁、奇峰、怪石組成的一道道奇觀,源于山泉溪流對山地的改造,為這片亙古佇立的峰林注入了情感和靈性。黛色的峽谷中,風推來一片云海,托起一輪紅日,演繹大山中氣勢磅礴的風景。
在這片區(qū)域,最著名的山峰要數(shù)七姊妹山。海拔2000多米的七姊妹山,常年云霧繚繞,時隱時現(xiàn),神秘莫測,不輕易地露出清晰的面容,似乎注定它必然有個美麗的傳說。據(jù)說玉皇大帝的七個女兒羨慕人間自由,一路嬉笑私語,駕著彩云,衣袂飄飄,結(jié)伴來到七姊妹山,見這里流水潺潺,鳥語花香,環(huán)境優(yōu)美,便在這里定居,并各自找到了意中人。后被玉帝發(fā)現(xiàn),強令返回天宮,七姊妹違令不返。于是玉帝震怒,將七姊妹化作七座亭亭玉立、相依相伴的山峰,七姊妹山由此而得名。七姊妹山的對面,還有七座小山峰,似七個身形阿娜的少女,與七姊妹山遙相呼應,守望著母親。它們長久屹立著挺拔的身軀,任漫漫流云在身邊飄逸成悠長的情思。
風光秀麗的七姊妹山,把人間天堂連在一起,成為羈旅人向往的詩和遠方。鉆進這座綠庫,已經(jīng)不見了鴿子花的身影。鴿子花是有植物“活化石”之稱的珙桐所開的花,形似飛鴿,是這里獨有的物種。每年的春天,近萬畝原始珙桐群落組成花的海洋,漫山遍野綻放,如萬鴿展翅,飄然而飛,蔚為壯觀。而此時,已然初冬,那片壯觀的景象早已落幕。經(jīng)過風雨的洗禮,樹木開始落葉,有的由綠變黃變紅,色澤斑斕,美不勝收,組成賞心悅目的景致,豐富著人們的想象,陶冶著人們的心情。
紅葉霜染,風光無限。也許這種緣故,越是險峻的地方,樹木的色彩越是斑斕,而且這些地方多是懸崖峭壁,霧蒙蒙的一片,一望空空洞洞,深不可測,誘惑著人們前往。而深入進去,則別有一番天地。
風景迷人,山野富饒。樹林里藤蔓纏繞,催生出一串串毛茸茸的野生獼猴桃,那種酸甜,讓人情不自禁口生唾液。還有野生的柿子,由淺紅變成深紅,像掛在樹梢上的小燈籠,在陽光的照耀下色澤分外艷麗。這種果實外觀漂亮,吃起來澀中帶甜,但卻是鳥兒們?nèi)肭镆詠硐矚g的食物。幾只紅嘴山雀飛來,用腳爪抓著柿子啄食著,一不小心,柿子被啄落下來。突然樹下的荒草晃動著,仔細觀察,原來是兩只果子貍在樹下覓食。它們頭部毛色較黑,帶有白斑,有點像京劇里的花臉,樣子有點萌。此時,從附近的山腳下,送來幾聲紅腹錦雞的啼鳴。動物的出沒,給這片山林增添了活力與靈動。
冬日里的七姊妹山,處處顯示出大美。它高聳入云,身披彩衣,懷抱云海,自有恬淡、超邁的力量釋放。在七姊妹山的影響下,初冬似乎從遠處趕來在這里匯合,然后散開,舉著火把漫山遍野地奔跑,可謂萬山紅遍,層林盡染。穿行在盤山公路上,如在畫中游。
高山多樹林,尤以落葉面積最大,在一個叫月亮巖的地方,落葉松密密麻麻,層層疊疊。閃著琥珀色的落葉松和和連綿不斷的山峰相映成趣,把冬天的燦爛盡攔懷中。
紅黃色的落葉松林如流彩,沿著山勢淙淙瀉下,襯托著黛色的月亮巖。月亮巖的山峰上,有塊巖石形如半月,鑲嵌在峭壁上,就像少女別在長發(fā)上的月形發(fā)簪,勾勒出富有靈性的生命形態(tài),美輪美奐,讓這座山峰有了靈氣。草木是綠茵茵的,如同少女的綠裙,與周圍的色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。
走在林間,細風夾雜著野草撲鼻的清香,柔軟地拂過臉頰。站在林間朝上看,落葉松長得筆直,在藍天下?lián)纹鹨粋€個彩色的傘,接受初冬的洗禮。即使扭曲的樹木,也似乎在擺動著身軀,如舞者在藍天下翩翩起舞。它們是隱居深山里的修行者,一副超然忘物、仙風道骨的模樣。陽光從樹枝的縫隙中漏出,形成一道道五彩繽紛的光影,傳遞著山林的溫婉氣韻。
喜鵲是高山獨有的鳥類,也是這片山林的主人。它們自由自在地在樹林中飛翔,落在樹梢上,跳來跳去,嘰嘰喳喳叫個不停,不經(jīng)意間有落葉掉下。一只松鼠從樹洞里探出頭來,查看林中響動。顯然喜鵲的舉動影響了它的休息,它觀察了一會兒,不滿地把頭縮了回去,然后閉門謝客,繼續(xù)睡覺。
樹林的邊緣有泉水冒出,形成了一塊小小的濕地。水很清澈,水面上漂浮著落葉,靜靜地映照出樹林的倒影。置身其間,鐘情這片山水的寧靜,可以抵御內(nèi)心里的躁動和喧囂。
站在山峁上看,“醉美”公路盡收眼底。那一片片、一簇簇的落葉松,在山間點綴浪漫金色,如浪潮席卷崇山峻嶺,描繪出“江山如此多嬌”的意境。此時,真想變成一只翱翔的鷹,沿著晨曦之光在天空中詩意般盤旋,鳥瞰廣袤大地,領(lǐng)略高山的雄渾壯美。
高山也多云,一朵朵,曼妙地漂浮在山間。走近看是霧,走遠看是云。
在半山腰一個農(nóng)戶家打尖,云又飄進了吊腳樓和院子,晃動著朦朦朧朧的人影。一會兒,霧散開,眼前豁然開朗。院子里堆放的玉米、南瓜、紅椒,還有藥材,展示出今年的收成,好似山頂人家“曬”幸福。這是一個難得的好天氣,在陽光的照耀下,渾身暖洋洋的。
鄉(xiāng)村的陽光是坦誠的,也是一道風景。一棵樹,一道炊煙,一間房屋,一道山梁,一頭牛,幾個孩童,在落日的余暉里簡單卻雋永。
退耕還林,村民的生態(tài)意識增強,讓這里的每座山峰都郁郁蔥蔥,綠海翻騰,構(gòu)成鄂西林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,也成為高山村民詩意的棲居地。眼前的山,層巒疊嶂,被一縷陽光勾畫出起伏的輪廓,金燦燦的樹林,掩藏著農(nóng)舍和田園,隱約可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。大山的腹地,人煙稀少,遠離污染和喧嘩,人與自然和諧共生,可謂是真正的世外桃源。
蔬菜和藥材是高山的主要產(chǎn)業(yè)。在一個向陽的山坡上,一些村民正在地里收獲蔬菜,往山外來的大貨車上裝運。高山的蘿卜、白菜以嫩、脆、甜聞名,遠銷山外的大都市。這里也是藥材種植大鄉(xiāng),藥材種植面積近10萬畝,僅太山廟黃連就達6000余畝,增加了山里村民的收入。
農(nóng)戶的主人是一對年輕的夫妻。他們放棄在外打工的機會,返鄉(xiāng)創(chuàng)業(yè),在這高山之巔辦起了民宿和農(nóng)家樂,迎接四方游客。時下,老板娘利用旅游淡季,聯(lián)絡(luò)村里的姐妹,舉辦了“最美廚娘”培訓班。那些穿紅戴綠,扎著圍裙的女人,眼睛里噙著大山的靈氣。她們心靈手巧,不僅飯菜做得好,而且山歌也唱得動聽。當天培訓結(jié)束了,她們在回家的路上唱起當?shù)氐纳礁?,玩起了抖音,歡樂的歌聲流淌在山野中,美好的旋律讓人陶醉。
沿著農(nóng)家院子轉(zhuǎn)一圈,只見干凈的水泥道路連通著每一戶,路旁栽植著漂亮的景觀樹木,各家各戶的院壩收拾得美觀整潔,門前的花缽栽著花草,漂亮得像工藝品。院子后面是一脈青翠連綿的山巒,前門是一道波光粼粼的溪流。推門走下多級石階,踩著寬窄不一石板砌成的小徑,可一直走進田野深處。紅色的茶花恣意地開放,三五成群的雞在田埂邊覓食,水塘旁有鴨子在梳理羽毛……
鄉(xiāng)村振興的浪潮席卷到這里,讓山里人的生活發(fā)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。山里人熱愛這片土地,綠了生態(tài)、鼓了錢袋,用勤勞改變自己家鄉(xiāng)的面貌,也是時代進步的參與者和見證人。
初冬的太陽,在霧氣的作用下,圓圓的,紅紅的,慢慢地落在山邊,為這冬日美景涂抹了一層華麗的色彩,瞬間將遼闊的崇山峻嶺、森林草場變成了奇幻夢境。緋色的霞光暈染了天邊,雪白綿密的云朵被鑲上了金邊,把詩情畫意寫在天地間。一個開著農(nóng)用車的農(nóng)民在賣完了藥材后,將車停在路邊看風景,落日的余暉,勾勒出他愜意的剪影。
穿越高山冬日畫廊,心靈得到了一次莊重的洗禮。在這美麗的畫屏中,感到無比亢奮,仿佛澄明的陽光已經(jīng)在體內(nèi)奔涌,播撒著藍色音符,在空闊的山谷輕輕回蕩。